近日,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高等教育司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協辦支持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2022高校人工智能教學研討班寒假班圓滿結業。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全局工作,確保專家和參研學員的健康安全,本次研討班以線上研討的方式舉辦。來自北京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府新區信息職業學院、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等81所高校的人工智能、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等專業方向的約300位老師線上參與,聆聽專家的精彩分享,交流教學教研方法,實踐人工智能應用。
在開班典禮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發言表示,感謝中國高科集團精心籌備活動,希望通過本次研討班的舉辦,深化高校交流合作、推動中外科研領域合作,提升聯合研究、聯合培養人才的水平,將人文交流理念融入教學、研究和實踐中。
北京高科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俊輝對各位領導及參加課程的老師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中國高科集團在大數據、物聯網、新媒體等專業領域,積極廣泛開展與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產業學院共建、專業共建、校企聯合辦學、賦能實訓等教育合作,面向人才培養需求和專業建設需求共同研發教育解決方案,將產業資源、政策資源等引入合作高校,支持高校專業建設與教育改革發展。
此次研討班為期4天,基于產教融合的主題思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研討人工智能專業教學中的常見情況與問題,包含教學內容的定位、基于OBE的人工智能崗位能力分析、實踐教學的設計、教輔資源在課堂教學效果的設計、自主實驗與指導實驗的實施條件與環境等。來自中國高科集團、寒武紀等的多位專家學者,以其系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技術實操經驗和幽默風趣的講授風格收獲全體學員的一致好評和贊揚。
除了豐富的課程,研討班還特別設置了“如何做好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宣導”、“淺析實驗室建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等主題教學研討,讓機械自動化、計算機工程、人工智能等專業學科充分交叉融合。從單變量線性回歸的不同推導方法到YOLO的視覺識別,從理論算法和計算機軟件代碼的實操,參研教師們充分交流,在各類話題中進行思維碰撞。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為服務《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戰略、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家培養計劃”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組織實施,是政府主導、校企廣泛參與的公益性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中國高科集團承辦的2022高校人工智能教學研討班旨在搭建開放共享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推動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培養,以期實現技術應用的創新飛躍。


